当前位置:首页 > 智汇八方 > 正文

让青少年爱上中国草——央媒和港渝媒体记者群访荣昌非遗“三秀”活动

5月29日,“走进四季 爱上万物”渝港澳青少年自然探索大赛公益活动——荣昌非遗“三秀”中国草体验活动媒体线上群访在重庆市荣昌区安陶小镇举行。重庆市政府港澳办处长刘慧敏、重庆市荣昌区副区长李劲渝、重庆市荣昌区文旅委非遗中心主任蒋兴宇、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马欣、南山植物园植物高级工程师鞠学勇、重庆鼎行模特公司总经理、知名模特赵一婷等人围绕本次荣昌非遗“三秀”中国草体验活动的具体情况;荣昌作为重庆的非遗大区,从中华文化和非遗文化走出去的角度谈荣昌城市推广、非遗文化借助国际传播走向世界的重要性;如何引导青少年学习非遗、爱上非遗、传承非遗,从立德树人的角度让渝港澳三地青少年同编中国草、共育中国心;中国草(苎麻)的植物特点、种植情况、产业发展以及如何推动荣昌夏布在国际时装界拥有更大的舞台等话题进行了分享。

AAA.png

群访现场图片

BBB.png

主持人 杨凯玥

主持人杨凯玥:各位媒体记者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在重庆市荣昌区安陶小镇举行渝港澳青少年自然探索大赛——荣昌非遗“三秀”中国草体验活动媒体线上群访。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有:重庆市政府港澳办处长刘慧敏;重庆市荣昌区副区长李劲渝;重庆市荣昌区文旅委非遗中心主任蒋兴宇;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马欣;南山植物园植物高级工程师鞠学勇;重庆鼎行模特公司总经理、知名模特赵一婷。

本次群访邀请到的媒体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香港商报、香港紫荆杂志社、iChongqing、上游新闻、华龙网等,欢迎各位。首先请重庆市人民政府港澳办处长刘慧敏为大家介绍渝港澳青少年自然探索大赛公益活动荣昌非遗“三秀”中国草体验活动的具体情况。

CCC.png

重庆市政府港澳办处长 刘慧敏

重庆市政府港澳办处长刘慧敏:感谢大家,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走进四季、爱上万物”这个活动的基本情况。这个活动是由重庆市政府港澳办、市政府新闻办、市教委、市文化旅游委、市城市管理局和市林业局发起,联合香港教联会、渝港台青年交流促进会、渝澳联谊总会共同主办的。我们欢迎和邀请渝港澳三地的大中小学的青少年以及幼儿园小朋友们,也包括在重庆的港澳同胞的适龄子女参与到这个活动当中来。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主要是以“植物同根,文化同源”来开展。通过系列大赛,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让广大青少年来代言一株花、一株草,代言一棵树、一味药。通过他们拍摄、绘画、笔记以及讲述、制作标本的方式,来把家乡、故乡、原乡和他乡的花草树木都记录下来,让他们走进自然,在绚丽多姿的自然当中去了解和体会。通过这场活动,也能够培养以文化和乡愁为载体的家国情怀。我们今天这场活动在荣昌进行,就是这个季度以“夏知草”为主题的非遗“三秀”中国草体验活动。荣昌区是中国草苎麻的主要产地之一,我们也通过苎麻编织而成的布料夏布,以及荣昌陶还有折扇这三种非遗展示,以及现场植物学家和画家的现场授课指导,来让广大的青少年朋友,尤其是三地的青少年朋友共同体验“中国草”的勃勃生机。

主持人杨凯玥:感谢刘慧敏女士的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非常丰富,而荣昌非遗文化也十分令人期待,下面有请重庆市荣昌区副区长李劲渝先生介绍荣昌作为重庆的非遗大区,从中华文化和非遗文化走出去的角度谈荣昌城市推广、非遗文化传播和国际传播的重要性。

DDD.png

重庆市荣昌区副区长 李劲渝

重庆市荣昌区副区长李劲渝: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记者,媒体朋友门,大家下午好!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基因密码,非物质文化也代表着本民族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应该说是最古老的,也是最鲜活的,是国家民族软实力的重要资源,体现了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和民族气质。当前我们把“非遗”作为一张荣昌的特色名片,所以我们荣昌也叫“非遗体验之城”。这承载着荣昌人踏浪闯滩的移民精神和改造自然、建设美好家园的价值追求,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出荣昌,走出重庆,面向全世界。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挖掘和创新非遗,打造中国非遗旅游名城,实现非遗价值的一种最佳表述和最好彰显。这次活动为我们也搭建了一个平台,渝港澳的青少年朋友们来到荣昌,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了解我们的非遗,下一步我们会多开展这类活动,同时作为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元素,把非遗文化和研学、旅游完美融合起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主持人杨凯玥:感谢李劲渝副区长的介绍,荣昌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拥有夏布、陶和折扇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片陶”“一匹布”“一把扇”是我们荣昌的特产,也是重庆的文化名片,它们正越来越被全中国、被全世界所熟知和喜爱。下面有请重庆市荣昌区文旅委非遗中心主任蒋兴宇简要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陶、夏布、折扇的前世今生。

EEE.png

重庆市荣昌区文旅委非遗中心主任 蒋兴宇

重庆市荣昌区文旅委非遗中心主任蒋兴宇: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天这样一个活动,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荣昌的非遗,认识我们地方特色文化。

下面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荣昌非遗的概况。我们荣昌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从2005年开始,我们开始着手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先后普查到非遗线索300余条。从2008年开始,先后命名了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共是125项。通过层层的申报,成功申报3项国家级非遗和23项市级非遗。在这些非遗资源当中,我们主要都有哪些类别呢?主要包括传统文学、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民俗还有曲艺等十个大类。

在这些非遗资源当中,其实占的比重最多的就是传统技艺(共53项),传统技艺当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三大国家级非遗,一个是夏布织造技艺,一个是折扇制作技艺和陶器制作技艺。我们在这些传统技艺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发展上,这些年也是做了很多的探索。借此机会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这些传统技艺当中,其实还很有特色的就是我们的美食文化,在5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我们的美食文化,比如说卤白鹅、黄凉粉、铺盖面、羊肉汤、猪油泡粑等,这些都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一些美食,也欢迎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国内外的一些朋友来我们荣昌品鉴我们的非遗美食。

另一个方面,刚才主持人说了叫我介绍一下三大国家级非遗的特点。首先我想说一下夏布,夏布织造技艺起源于汉代。为什么它叫“夏布”呢?在这里我也给大家普及一下。主要有两种说法。我们通过考证,人们早在夏朝的时候,就用麻、葛等纤维制作成布匹(根据出土的文物推断),我们的纺织品就出来了,以苎麻为原料做出来的纺织品,这也是一种推论和说法,故此而得名叫“夏布”。还有一种说法,它穿起来非常透气,挺扩飘逸,适合夏季着装,所以就叫“夏布”。

荣昌夏布是由苎麻编织而成的手工苎麻布,兴起于汉代,从唐宋走过来,我们经历了有“斑布”“筒布”之称,如今叫“荣昌夏布”。自古以来被誉为“中国草”,还有“纤维之王”的一些美誉,夏布制品也素有“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这样一些美誉。这些年来我们也研发了各种各样的夏布制品,床上用品、工艺品等,在大型博览会、展销会上,我们的夏布产品也是获得社会各界的喜爱,是非常抢手的。

第二,我想说一下折扇,据考证,(荣昌)折扇制作技艺起源于宋代。在明清时期非常兴盛,折扇被称作为“怀秀雅物”,重庆荣昌折扇与苏州的苏扇,还有杭州的折扇并称为“中国三大名扇”。荣昌折扇在川渝地区是非常有名的。近些年来尤其是夏布折扇,两项国家级非遗结合起来的这样一些作品,在意大利、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等等这样一些国家和地区展会上,也是深受游客的喜爱。

第三,我想说一下陶器技艺,陶器技艺比折扇和夏布成为国家级非遗要稍微晚一点,前两项是2008年就被列为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我们的陶器制作技艺是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目录。目前我们三个国家级非遗,陶在产业方面做得比较领先的。我们的一片陶,我们的传承人群,我们的产业这方面都是相比另外两项要做得好一些的。我们的陶器制作技艺也被列入了重庆的巴渝十二品,也成功申报了国家地理商标。这些年我们通过与高校合作,重庆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四川大学等等这样一些高校联合建立了一些传习所、工作站,通过和高校合作也输送了一些新的力量,充实了我们的传习人群,所以在陶产品的研发方面,也是做了很多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最后,借此机会诚挚的邀请来自国内外的一些朋友来我们荣昌游古镇、品非遗、享美食、健身心,谢谢大家!

主持人杨凯玥:感谢蒋主任的精彩发言,本次活动是一次关于自然、文化、劳动、艺术等全面学习和体验的过程,我们走进四季,通过一种花、一株草、一棵树、一味药,去探索自然奥秘,感知祖国地大物博,植物同根、文化同源。下面有请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马欣介绍如何引导青少年学习非遗、爱上非遗、传承非遗,从立德树人的角度让渝港澳三地青少年同编中国草、共育中国心,让青少年交流、共享、进步。

FFF.png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 马欣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马欣: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应该有力地推动非遗代代相传,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永续传承。在文化基因的传承当中,青少年是最为重要的群体,因为青少年连接在明天,承载着希望,是文化传承的主体构成,是非遗传承保护中的中坚力量和未来的希望。

本次活动的开展,将有力地引导青少年学习非遗、了解非遗,感悟非遗之美,品位非遗之趣,弘扬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的自信,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在非遗文化活动当中,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让我们渝港澳三地的朋友,学生他们都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文化河流涓涓流淌,无论一草一木都引领着广大青少年走进时光的深处,体悟中华民族文化的奔腾不息浩博,从而激发广大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归宿感、尊严感和荣誉感,培育中华儿女的家园意识和爱国情怀,激活广大青少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艺术品味,提高审美意识。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手段,采取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学习非遗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在欢声笑语中主动学习非遗,大力宣传非遗,成为非遗传承的主力军。

同编中国草,共育中国心,本次活动让草木有情,以草木传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鲜活生动地表现出来。朋友们,今天我们每位播种下一粒非遗的种子,明天必将收获民族文化蓬勃兴旺的根繁叶茂,鲜花盛开,期待这一天早日的到来!

主持人杨凯玥:感谢马欣院长的精彩发言,爱上非遗从青少年开始培养,那么我们活动中提到的中国草是什么呢?下面有请重庆南山植物园植物高级工程师鞠学勇介绍中国草(苎麻)的植物特点、种植情况、产业发展。

GGG.png

南山植物园植物高级工程师 鞠学勇

南山植物园植物高级工程师鞠学勇:各位嘉宾,各位记者朋友,还有渝港澳的青少年朋友,今天在这里很高兴给大家普及一下中国草苎麻的知识。苎麻是中国纺织业非常早种植的植物。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有苎麻的种植,从考古的发现,在4700年前在浙江就已经发现苎麻纺织物的残片,在6000年前在湖南发现了苎麻的残片,所以它的历史非常悠久。目前我们全世界苎麻的产量90%都来自于中国,所以被国际上成为了“中国草”。

第二,它的适应性非常广,中国从海南向北到广东、广西和云南四川,最北边到陕西、河南、湖北都有分布,最南像东南亚、老挝都分布有。另外苎麻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海拔1700都有生长,另外生长在山谷里面,坡面这些地方,它适应的土壤是沙土,或沙壤土都可以。最重要的是弱酸,5.5-6.5之间的PH值的土壤最适应它的生长。苎麻作为传统的纺织物,刚才蒋主任讲到了有各种的好,透气,穿起来非常舒服,另外纤维密度特别大,非常耐磨,可以穿很久,不会烂。还有好多的衣物起霉长虫,但苎麻的衣服不会。这是它的一个优点。以前我们苎麻都是用手工来制作,现在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以及机械化的规模生产,但是它的生产成本是比较高的,目前我们主要还是用于出口的比较多,在国内的很少。苎麻它其实除了我们说可以做纤维纺织品之外,还有其他的价值,还有药用都有,包括做饲料等都是非常好的材料。苎麻是我们中国植物里面传统的一种植物,其实中国还有很多很多非常珍贵的植物,等待着我们未来的科学家,也就是我们的青少年朋友继续去研究,去发现。我希望通过青少年自然探索大赛,能够在自然界发现更多的瑰宝,谢谢!

主持人杨凯玥:感谢鞠学勇先生的介绍,让我们又收获了很多知识点,大家知道,夏布制作也是我们荣昌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夏布如何与国际接轨,如何面向国际舞台呢?下面我们有请重庆鼎行模特公司总经理、知名模特 赵一婷就如何推动荣昌夏布在国际时装界拥有更大的舞台作介绍。

HHH.png

重庆鼎行模特公司总经理、知名模特 赵一婷

重庆鼎行模特公司总经理、知名模特赵一婷:大家好,我是赵一婷,非常荣幸作为时尚行业的一分子参与到此次活动中。作为一名专业的模特,日常我会比较关注大家的服饰与打扮。目前现代人对服装的要求,不仅仅是舒适健康,也会要求美丽与时尚相结合。荣昌夏布作为非遗传承文化,既代表了传统文化,又能呈现服饰的美丽。所以荣昌夏布在国际时尚舞台上,是应该有一席之地的。这几年用荣昌夏布制作的时装,已经登上了中国国际时装周,并且深受好评。在我理解时尚界需要这样的非遗文化传承,需要文化的沉淀与融合,需要更多的文化印记。时尚设计师、服装设计师和模特是夏布走向国际舞台很好的载体,今天我们中国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和非遗传承夏布融合的作品,通过模特的展示登上了我们的舞台。下一步我们也会致力于推广国潮与夏布的结合,走上中国国际时尚周,以及国际四大时装周。这也是我们非常期待的,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服装设计师和夏布的融合走向国际舞台,谢谢!

主持人杨凯玥:感谢六位嘉宾带来精彩的发言,让媒体朋友们对本次渝港澳青少年自然探索大赛公益活动以及荣昌非遗文化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下面有请媒体提问。

人民日报社重庆分社刘新吾:请问举办“走进四季 爱上万物”活动的初衷是什么?

重庆市政府港澳办处长刘慧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广大青少年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生态意识,让他们学习体验绿色发展理念”。于是我们也在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指导下,也是结合我们重庆本地和港澳地区的特点,与重庆和香港、澳门的相关机构,还有社会团体共同发起和组织了“走进四季,爱上万物”渝港澳三地的青少年自然探索大赛,这种活动希望以持续的方式,贯穿四季,让三地的青少年通过花草树木的生长和他们的成长,这个过程来观察和了解自然,结合他们学校的课程,以及带上家里的长辈,共同去寻找自己家乡,还有他们原乡,故乡和他乡这些植物和我们的自然万物。通过大赛的设计,我们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也希望让三地的大中小学,三地的动植物公园,以及研究机构能够结对交流,通过大赛的形式,以及他们参与活动的方式,让研究机构共同开展科研和研究的方式,进一步促进三地人文交流和青少年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也让我们的青少年更加仔细地观察和走进我们的自然当中,热爱自然万物,了解我们的祖国大好河山,培养他们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共同建设美丽中国,谢谢大家!

人民日报社重庆分社刘新吾:此次活动的举办,展示了荣昌非遗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国家“旅游+研学+自然教育”融合发展显优势,请问李区长,荣昌区在自然教育,研学体验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方面有什么经验做法?

重庆市荣昌区副区长李劲渝:我想这个问题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讲,荣昌致力于打造中国非遗旅游名城,因为我们拥有这么多的非遗文化资源,而且很多东西就是希望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们能够了解到。所以我们着力策划非遗的主题线路,这几年来先后推出了“非遗传承,健康生活”这样一个主题精品非遗线路。同时也策划了感受“传承文化瑰宝,守护自然之家”,这样的线路有几条,具体包括“东方匠心 非遗之旅”“人间烟火 美食之旅”,以及“岁月绵长 古镇之旅”,因为荣昌有万灵古镇,也有很多好吃的美食。这几条线路目前市场的认可度比较高,同时广大的游客,外来的游客对荣昌非遗名城、美食之城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方面今后市场前景也比较看好。首先,非遗还是要传承,要保护,然后到了现代还需要进行一些转化。我们以三大国家级非遗为代表,它的传统制造技艺开发了一系列的旅游文创产品,去年在荣昌夏布小镇举办的重庆市首届旅游商品大赛,以及旅游商品文创设计大赛第一次在荣昌举办,非常成功。作为荣昌的几大非遗,以文创崭新的面目出现在大家面前,特别是让年轻一代朋友爱不释手。这是一个方面的尝试,让我们的非遗向现代商品转化。

另外,非遗研学旅游的业态。现在孩子们大多数在教室里,在网络上,现在科技很发达,实际上孩子还是尽可能地让他们接触大自然,在自然中去接受教育,在大自然中去学到更多的东西。所以荣昌这次争创了国家级劳动教育试验区。我们把非遗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像荣昌陶土矿、中国夏布之乡苎麻的原产地等,从植物开始认起,然后到整个制作加工的过程,这样就让孩子们对于我们在自然中接触到,通过非遗研学体会到原来祖先留下来的这些技艺是这么的珍贵。今后我们如何去传承、保护,并且进一步提高它。现在劳动教育基地大大小小有几十处,包括国家级教育基地一个。所以我们今后在研学当中,更好地把非遗作为一个主题,把非遗和劳动教育紧紧融合起来,让更多的孩子们喜欢,谢谢!

主持人杨凯玥:感谢李区长的介绍,下面有请新华社陈国洲提问。

新华社记者陈国洲:大家好,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荣昌非遗作为荣昌文化推广的名片,请问李区长,荣昌区的非遗产业发展带动自然教育和研学你们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打算?

重庆市荣昌区副区长李劲渝:荣昌区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中处于桥头堡的位置,我们的非遗占了重要的一席之地。第一张名片就是打造非遗体验之城,不光是能够看到最终产品的呈现,而且能够深度体现整个制作过程。

第二就是美食之城。第三是运动健康之城。作为非遗当然是首当其冲的一张名片,包括国家级的荣昌陶、荣昌的夏布和折扇,这三大非遗为基础的已经形成一个产业链,从作品创作、产品研发以及到研学、市场销售完整的一个产业链,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非遗传承以及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包括一些优惠政策,特别是对传承人技艺一些保护性的措施,给传承人一些优惠补贴。第二要利用现代科技和智能智造的一些东西,赋予非遗传承的生命力。这几年我们参加了重庆国际时尚周,夏布过去就是老百姓穿在身上的,富人们都穿丝绸这些东西,但是到了现代,因为透气、环保、抗霉,而且受到国际时装设计师的喜爱,恰好能够成为一种现代的元素,演变成一种高端面料能够走到国际时装T台,所以我们把传统与现代结合,特别是文化创意方面要更多的赋能。

第三就是要打造一个服务平台。从传承人的技艺保护,原汁原味的传统手艺,包括到青少年的研学,包括我们新的技术平台的研发,包括跟得上现在时尚生活和时代节奏能够进入到现代生活,跟非遗相关的产品,它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服务平台。这一代一代就让更多的年轻人,不仅能够了解非遗,而且喜欢非遗,而且今后还能够致力于开发它,让非遗今后能够传承下去。

新华社记者陈国洲:第二个问题想问一问荣昌区文旅委非遗中心主任蒋兴宇。据了解,重庆、四川正在建立成渝双城经济圈,荣昌区和四川在文化旅游方面有没有一些联动合作?

重庆市荣昌区文旅委非遗中心主任蒋兴宇:谢谢,这是我们去年以来一直在做的事情,响应国家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怎么把两地的文化旅游,甚至经济发展联动起来。我从非遗的角度也做一些介绍。从去年开始,其实我们和四川省资阳市、隆昌市、内江市、泸州市、自贡市等周边的区市县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无论是非遗还有旅游,还有体育文化方面的一些交流合作,也是经常互动。比如说我们联合举办的非遗的作品展览,还有我们的非遗节目“走出去”,他们的节目到我们这里来展演这样一些交流,小型的活动也是举办了10多次。我们联合举办的一些体育赛事等等这样一些活动。通过这样一些活动带动我们两地的产业发展,集聚人气,拉动产业消费和扩大两地的影响力。

同时我们在积极申报全国非遗旅游主题线路,今年我们也在积极申报。之前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申报了一些线路,从去年开始,我们联合四川周边的区市县,比如泸州、隆昌几个地区联合策划了一些线路,把我们一些非遗资源、旅游资源串起来,做成了三日游、五日游这样一个策划。目前非遗旅游主题线路也在积极申报之中。我想通过我们的努力,如果说我们能够入选全国的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代表重庆,目前重庆是没有的,如果说今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打造一条巴蜀地区富有特色的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我想对荣昌区打造中国非遗旅游名城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也会加强两地的项目合作、文化交流、展演等等多方面的一些融合,共同推动我们两地的文化旅游和经济的发展,谢谢!

主持人杨凯玥:下面有请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邓蕊进行提问。

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邓蕊:大家好,我是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邓蕊,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请问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副院长马欣教授,我们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现在更多的青少年来热爱上非遗传承,甚至是担负起非遗传承的使命?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马欣:首先我们今天的活动请一些非遗传承人到现场,并且也带了大学生志愿者,包括一些中小学生他们去现场实地体验我们的陶艺制作、折扇工艺、夏布的制作等等。其实更重要的一点,我们非遗的项目除了有研学项目,夏令营项目,其实可以和现在一些非遗的项目进中小学的校园和高校的“三全”育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结合起来,因为现在我们是属于艺术类的院系,美育教育包括影视教育,更包括非遗的一些传统教育。

首先我个人觉得先从我们荣昌区的一些重点的中小学开始展开试点的活动,因为人员时间的限制,我们采取兴趣课的形式,还有我们采取一些兴趣课+非遗继承人高级培训的形式。对于高校来说,我个人建议高职院校、本科院校可以做一些非遗专业传承的拿学历的一些班和兴趣班结合。因为“三全”育人过程当中,中小学青少年非遗的兴趣培养,大学生也是一支非常强的中坚力量,今天就来了30多人的体验,从上午只是间接的感受,间接的体验到活动当中,同学们已经是眉飞色舞,喜形于色,不看不知道,一了解吓一跳,真的荣昌三项大的非遗项目,包括夏布、折扇和陶器展示出来,让学生耳目一新,获得了他们在课堂上所没有的知识,这也是跟“三全”育人相结合。

另外跟课程思政相结合,课程思政是我们每一门文化课专业课上,都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实际上很难,实际上把非遗的一些知识,非遗的历史渊源,非遗的知识技能传授给他们,这不就是课程思政的具体体现吗。实际上我们很多课程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和荣昌的非遗基地,我们现在有志愿者协会,我们下一步希望和荣昌的非遗基地能够打造起来,形成从小学的兴趣普及、中学的兴趣爱好,到高校专业的培养,形成一条龙的中华文化传承,对荣昌区非遗的保护和发扬光大。

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邓蕊:第二个问题,请问市政府港澳办的刘慧敏处长,“走进四季 爱上万物”下一步还将开展哪些活动?

重庆市政府港澳办处长刘慧敏:今天上午已经向大家介绍,我们整个活动是贯穿四季的,第一季的活动是春知花,拍摄百花,三地的青少年朋友走进公园,走进乡村拍摄百花,重庆赛区作品已经评比出来了,目前三地的优秀作品也已经汇合了,正在进行评审当中。现在这一季就是夏知草的第一场线下活动,我们也会持续到7月份。每个季度我们都会应季组织相应的活动。第三季将会发起三地青少年“寻找古树,保护大树”的活动。第四季是可药用的植物实践活动。四个季度的活动,我们还将进行一个奖项的评比,同时还会寻找三地自然教育研学示范基地,寻找三地自然教育榜样学校,寻找三地自然教育榜样人物。我们在大赛的基础之上,将发起成立由三地的大中小学以及动植物公园和研究机构一起加入的渝港澳自然联盟,让我们这场自然探索之旅一直可以持续下去,谢谢大家!

主持人杨凯玥:下面有请香港商报蒋曦继续提问。

香港商报记者蒋曦:我有两个问题想要提给蒋主任,刚才听您的介绍,荣昌非遗项目众多,种类丰富,有没有非遗技艺的相关培训活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荣昌非遗底蕴深厚,非遗是荣昌区文化名片,有没有结合一些传统节日开展的相关非遗活动呢?谢谢。

重庆市荣昌区文旅委非遗中心主任蒋兴宇:非常感谢,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其实举办非遗类似的培训班,其实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之一,肯定是有的。从非遗培训的形式上,我们从过去到现在也在不断的创新和探索。

第一,举办传承人的技能培训班。这些年主要是做了有陶艺、夏布、折扇的这样一些培训班,通过举办培训班也是扩大我们传习人群,增强传承发展后劲。

第二,我们选送优秀的代表性传承人到高校进行研修,研习,提高他们的传承人的视野,提高传承水平。

第三,跟培训有关的,平常结合我们的传承教育基地,长年开展非遗进校园、进课堂的活动。目前先后命名了26处传承教育基地,其中有7处升级为市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在这些传承教育基地当中,我们常年的定期的开设非遗的课程,这些基地,有的是学校,有的是培训场所,都制作有我们的校本教材,所以在进校园、进课堂这块,逐年加大力度,做深做实培训,让我们的非遗走进校园,从校园(抓起)从小抓起,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二个问题,刚才提到的是结合我们的非遗元素,以及融合旅游发展举办了那些活动。其实我们荣昌区确实具有地方特色,价值特别高的一些非遗资源很多。尤其是我们结合旅游节庆活动开展的一些品牌活动也是比较多,比如说年猪文化节,目前举办了13届,从2007年到去年一共举办了13届年猪文化旅游节庆活动。还有七夕旅游文化河灯节,每年都会举办,还有陶艺术文化节,把我们的非遗和文化旅游融合起来的(活动),也逐渐形成节庆活动品牌,进而扩大我们区的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也会加大力度,多争取国家级或者国际文化旅游节庆活动,通过举办这样一些有特色的节庆活动,能够集聚更多的人气,带动我们的产业发展,拉动产业消费。从2019年我们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陶瓷论坛,这样一个大型国际(论坛)会展活动,我们也会坚持举办。2021年我们也会继续举办这样的活动,也诚挚的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能够到荣昌来参加我们的活动,感受我们的氛围,谢谢!

重庆市荣昌区副区长李劲渝:我想补充一点,在这种活动当中,除了在荣昌本地的夏布小镇、安陶小镇和万灵古镇,结合我们的非遗一些传统的节日,搞一些线下的体验活动之外,今年我们重点推出的荣昌陶大讲堂,已经举办了一期,今后可能每个月,每个季度将陆续以荣昌陶大讲堂的形式,走上网络,走进各大中院校的校园,让他们更多人通过这种方式来体会。第一次我们和埃塞俄比亚连线,他们对我们荣昌陶制作的技艺非常感兴趣,对于促进中外人文交流,这是很好的渠道。所以今后荣昌陶大讲堂,也希望能够走进港澳,也能够走向世界各地,谢谢!

主持人杨凯玥:非常感谢蒋兴宇女士的发言,以及李劲渝先生的补充。

华龙网-新重庆吴黎帆:刚才您讲到的荣昌区非遗现在还存在着一些分散、零散、封闭式、作坊式的企业现状和布局,请问李区长,接下来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重庆市荣昌区副区长李劲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一种传统的技艺,留存至今的形态,从它的特点来说,因为没有进入到工业化的时代,肯定是分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实际上也不矛盾。但非遗要走进现代生活,第一,传统的东西还是要保护好,传承好,要不然面目全非就不叫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我们开展科技与文化融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些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活下来。

第二,非遗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过去比如说荣昌陶作为四大名陶和中国三大陶都,历史上都是有产业支撑的,基本上是泡菜坛子,酒缸子,这些和我们生产生活相关的东西。到现在发生了一些变化,包括我们以前用的折扇是家家户户都有几把,现在早就用空调,用风扇了。所以这些东西非遗能够走进现代,而且走进生活,必然跟生活的实用性有关,所以我们也要进行创造性的转换,既美观,又实用,比如说陶的杯子年轻人比较喜欢,可以做咖啡杯。它不仅做一些传统的东西,也做一些生活中能用到的东西,这样才能活起来。

第三,提升传播力和市场竞争力,包括今天的活动,包括荣昌大讲堂,让更多的人知道,更多的人来推广,更多的人喜欢,同时推进我们非遗产品的品牌化、规模化、市场化,让它丰富的非遗资源能够火起来。综上所述,第一是活下来,第二是活起来,第三是火起来。

上游新闻记者冯锐:想问南山植物园高级工程师鞠学勇一个问题,苎麻作为传统纺织物,具有透气好、吸水多、散湿快以及轻便耐用等系列优点,怎么样引导老百姓多用苎麻纺织品?

南山植物园植物高级工程师鞠学勇:第一,不管是传统的文化,或者是运用品目前推广的一个难题,包括苎麻做的纺织品,我们好多老百姓其实是不太清楚,需要我们宣传和推广方面要做一些工作。目前我们开展的青少年大赛,从青少年里面进行推广,我觉得这是比较好的方法。

第二,还有苎麻存在着我们的种植,因为很少,我们刚才说了虽然说中国的苎麻占了全世界的90%,但是它在中国的纺织品产业里面只占了1%的比例。所以说占的比例很少,我就看得出来,种植面积是不够的,需要在种植规模上面进行扩大,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种植。

第三,目前苎麻产业基本上很多都是在用棉和毛的机械的加工技术,我们本行的苎麻的加工机器器械或者技术其实还不够,还需要在这方面进行投入,把我们机械的加工技术进行提高。今天上午看了夏布和苎麻的产品,其实质感还是比较硬,和棉和毛来比还是有所差距的。需要我们在加工技术上面进行一些突破。

第四,涉及到刚才马院长他们说的,我们在服装设计、美观、造型等方面进行提高,或者多元化的创作,可能会在我们老百姓里面,特别是我们的青少年,或者我们的青年中能够进行广泛的运用,然后带动我们全国、全世界的一些爱好者使用。前段时间在植物园里面,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穿着汉服的游客,在我们植物园里去观花,其实这都看得出来,我们传统的文化、传统服饰正在回归老百姓的生活,所以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香港紫荆杂志社记者仇璇:大家好,我有两个问题想问一下赵总,如何让国内外的Z世代认识夏布,爱上夏布?第二个问题也是问赵总的,2009年法国企业家到荣昌来考察,对夏布制作工艺非常有兴趣,这么多年过去了,夏布是否和巴黎时装周已经结合起来了?

重庆鼎行模特公司总经理、知名模特赵一婷:你好,我先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所谓的Z世代是1995年到2009年的这一批年轻人,其实他们是网络的原住民,让他们爱上夏布的话,先要找到他们的兴趣点,他们对潮流新酷的东西比较好奇。除了刚刚各位老师讲的,可以通过课堂内外的文化学习和传递以及活动的组织以外,我觉得还是要抓住年轻人的外在表现,大家都喜欢通过服饰,很好的自我展示,我觉得可以通过服装展示来引起Z世代新人的喜爱,服装展示也是对美的追求。我们要做到把夏布作为服饰面料的起源,把它很好地运用到服饰中,然后我们通过服饰设计进行传导,夏布是代表着非遗文化的传承,让夏布与国潮结合,让新锐和传统文化产生一个碰撞,让设计师在夏布的应用中,把时尚潮流的概念运用更好。通过潮流的服饰,让更多年轻人穿上夏布的衣服,这是一个很好的文化符号感知,是一个外在的表现,当他们爱上了这个潮流的时候,可以更好地展示自我。通过这样的途径,可以让他们了解夏布、认识夏布、爱上夏布。然后他们自己去分门别类地对夏布做带货和代言 。

其实走向巴黎时装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些过程的,包括荣昌夏布在设计师里面是一个面料的选择,在面料的运用过程中是需要时间的,我们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通过中外设计师对面料的融合,未来我相信很快能走上国际时装周的舞台,谢谢!

III.png

群访现场

(  作者:高超  )

(  责任编辑:周姝珠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