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助力抗疫促农 助战脱贫攻坚 > 农技慕课 > 正文

重庆彭水:特色产业种植 助农脱贫增收

7月9日,雨后,海拔1000多米的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三义乡小坝村笼罩在晨雾中,格外好看。

微信截图_20200713193739

三义乡小坝村2组中药材种植基地里,10余名村民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除草、施肥……一幅热闹景象。

“这是我们合作社发展的中药材大黄,今年长势还不错。”博升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谭代超说。

村里有了支柱产业

今年38岁的谭代超是土生土长的小坝村人,前几年一直在邻近三义乡的石柱自治县马武镇做建材生意,挣了钱,去年决定回老家修新房。

“在回家修房子的时候,我发现老家的撂荒地越来越多,觉得怪可惜的,就想着把这些地利用起来。”谭代超说,做生意时认识了不少朋友,有朋友种植大黄,效益不错,自己到利川考察之后,也发现种植大黄很有前景。

于是,今年初,谭代超和村里几个村民合伙成立了博升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以200元/亩的价格从附近农户手中流转了150亩土地,用来发展种植业。

大黄适宜生长在山地林缘或草坡,考虑到地形、海拔、土壤等因素,谭代超最终决定栽种100亩大黄,剩余50亩用于发展高山蔬菜,以长短结合的方式发展产业。

“大黄一般要三年才能产生效益,但是包包菜一年能收两次。”谭代超说,今年2月种下的包包菜最近刚好到采摘期,小坝村海拔高,种出来的蔬菜口感极佳,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目前已经出售了40吨包包菜,卖了4万多元。

“今年雨水多,亩产量不是很高,但是卖得起价,不愁销路,再过20天,地里还能收20来吨,能卖2万多元。”说起包包菜带来的效益,谭代超很高兴,他说,种子已经备好了,这一轮采摘完之后,立马开始下一轮种植。

大黄的长势也十分喜人,谭代超说,一亩地种了1700株大黄,成熟期的大黄一株能有十余斤,最多能达到30斤,按照目前市场价1.8元/斤计算,亩产值能达到3万多元。

村民有了增收门路

村里有了产业,村民也有了增收门路。

“栽种大黄和包包菜都需要工人,我们都是请的附近的村民,并且优先聘请贫困户。”据谭代超介绍,长期在基地务工的有16人,其中7人是贫困户。

微信截图_20200713193748

周禄华就是其中之一。50多岁的周禄华是小坝村2组的贫困户,因残致贫的他平时没有什么收入来源,全指望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但现在,他多了两项收入来源。

“我将家里的10亩地流转给村里的合作社发展产业,一年能拿到2000元的土地流转费,同时,我在基地务工,做些除草、施肥的轻松活儿,一天还能拿到100元的工资。”村里发展产业,周禄华十分高兴,也十分感激,因自己身带残疾,活儿干得只有其他村民一半多,但是合作社依然给他100元/天的工资。

“一个月差不多在基地干十几天活儿,能挣到1000多元,生活费是没得问题了。”周禄华笑着说。

龙仁高也是村里的贫困户,平时在基地做些犁土的重活儿,一天能拿到200元的工资,他的家属也在基地务工,截至目前,夫妻二人的工资已经拿到八九千。

谭代超算了一笔账,从2月份到现在,已累计为村民发放务工费6万元左右。

“我还打算在村里建一个加工厂,等到大黄成熟后,将大黄加工成干货,更加便于储存和销售。”说起接下来的打算,谭代超信心满满,他准备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实现增收。

(作者单位: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