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重庆相册 > 人物 > 正文

范淑君:房子越搬越宽 日子越过越甜

范淑君今年72岁,家住重庆市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新华社区金地广场,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大渡口人。说起这些年身边发生的变化,范淑君翻着老照片,打开了话匣子,“确实是处处旧貌换新颜,但要说和自己关系最紧密、感受最深的,还是居住条件的改变。

1_副本3.jpg

范淑君翻看老照片说住房变化。(摄影:胡肖艺)

在范淑君的记忆里,小时候一家四口挤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平房里生活。屋内只能摆放一张桌子、一张床。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需要把床和桌子拼接起来铺上垫子才行,“冬天挤在一起还勉强能行,但一到夏天热起来,就特别难熬了。”范淑君说,卫生间和厨房都是公用,一到高峰期就会排起长队。

1956年,范淑君一家人搬到了位于新工二村的“洋房子”居住。她解释,所谓“洋房子”,就是一栋三层的楼房,一层住一家人,面积比以前增加了一些,她们家住在二楼。

搬家那天,全家人激动不已。“我记得收拾东西的时候,除了衣服、被子,就是一张桌子、一张床,几个锅碗瓢盆,用绳子绑上,很轻松就搬完了。”范淑君说,虽然新家的面积不算大,但足够一家人居住了。没过几年,妹妹出生,一家五口人又开始拥挤过日子了。

此后,一家人又陆续搬了几次家,在新工一村、堰塘湾等地都留下过生活的足迹,居住条件有了一定改善,范淑君也毕业、工作、结婚、生子……

2_副本3.jpg

范淑君(左一)一家人。(摄影:胡肖艺)

“2000年,我们在新家过的年,这次搬家相比以前有了质的提升。”范淑君和丈夫在马王四村购置了一套新房,客厅、卧室、厨房、厕所一应俱全。

范淑君说,进入21世纪,大家的腰包渐渐鼓了,住房的选择也越来越好,各种高层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身边很多朋友都不再满足于住得宽敞,大家开始考虑居住环境是否舒适,周边配套设施是否完善,我们家自然也不例外。”

2008年,范淑君一家同住了近10年的“小窝”挥手告别,搬到位于大渡口步行街的金地广场。两室一厅70多平方米的电梯房南北通透、条件良好。这次搬家,范淑君找了一辆面包车,来回拉了四、五趟,这才把家里的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当”搬到新家。

范淑君说,和过去的居住条件比,现在的条件好了不知多少倍。金地广场位于商圈,周边超市、公园、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热闹繁华。几年前,儿子结婚了,在国瑞城三期买房搬了出去,她就把原来儿子的卧室改成了书房。

“不只是住房条件改善了,城市的各个方面都在进步。”范淑君感叹,闲暇时,下楼过个马路就能逛超市,不到三百米就是大渡口公园,距离公交车站、轻轨站也很近,想去哪里耍都十分方便。

这几十年间,范淑君多次买房、搬家的经历不仅记录了家庭生活的一次次变化,同时也是这个社会不断发展的缩影。“每每回顾这些变化,我的心里就会有许多感慨,但更多的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范淑君说。

(  作者:胡肖艺   作者单位:重庆市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  )

(  责任编辑:王怡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