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重庆相册 > 喜事 > 正文

重庆潼南:小康路上,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微信截图_20200312115517

村干部深入贫困群众家中,了解疫情防控、巩固脱贫成效等情况。

2019年,重庆市潼南区古溪镇千佛村建卡贫困户徐祖六家里置办齐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他说:“这样的日子做梦也不敢想”。

2019年,潼南区古溪镇千佛村变化喜人——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大户带动、自主创业……聚焦摆脱贫困,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让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升腾起新的希望。

2019年,蓬勃兴起的特色种养产业、乡村垂钓、蔬果采摘,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依托家门口的“乡土资源”实现了增收致富……

按照脱贫标准,千佛村68户贫困户275人,在2019年底前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昔日的贫困户如今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过上美好幸福生活。

贫困户周平发展养猪成致富能手。

贫困户周平发展养猪成致富能手。

贫困群众住新房 日子越过越有样

“如今我能住上新房,真得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啥是幸福?白天有说有笑,晚上睡个好觉,下再大的雨也不发愁了”。近日,记者在潼南区古溪镇千佛村采访时,住上新房的建卡贫困户徐祖六心里格外高兴,由衷夸赞现在的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好。

说起徐祖六家,不由让人心酸。徐祖六全家一共4口人,他和老伴都有病,常年都要吃药;儿子痴呆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小女儿正在上学,花销也很大,家庭经济入不敷出,是村里的贫困户和低保户。

因为贫穷,无钱修房。徐祖六一家一直寄住在二哥家里。他二哥家房屋也不多,只能腾出一间偏房给他住。就这样,徐祖六一家挤住在这间偏房里,一住就是几十年。

由于年久失修,房屋破烂不堪。“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外面不下了,屋里还滴答,一到下雨就发愁,屋里大盆小盆全摆上,有时连做饭的铁锅都用上了。”提起下雨的场景,徐祖六老人是一把辛酸泪。

徐祖六所寄住的房子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使房子成了夜夜愁的危旧房。自潼南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镇村干部认真摸排贫困情况,调查致贫原因,并对每一户贫困户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政策,徐祖六一家就是众多帮扶对象中的一户。

“徐祖六家太贫穷了,情况太特殊了。”千佛村村主任徐江说,我们及时将情况上报镇里和有关部门,经过精准摸底、反复入户了解和核查,徐祖六成功申请到了易地扶贫搬迁指标。

新建房屋地基选好获批后,村干部找来建筑施工队,拉水泥、卸沙子、运砖块……短短一个月,一座崭新的砖瓦房拔地而起。建房资金不足,帮扶单位——潼南区残联想办法筹资补齐,使工程如期完工。

望着前来验收工程的区、镇干部,徐祖六老人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如果没有这么好的扶贫政策,没有那些帮扶干部,我这辈子不知啥时候才能住上新房子。现在有了新房子,下大雨、刮大风,我们都不怕了。”

安居才能乐业,住房安全既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广大群众摆脱贫困、迈向小康的关键一步。

“自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村就把贫困户危房改造作为改善民生、惠泽百姓、促进发展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徐江告诉记者,自2015年以来,该村先后进行C级危房改造9户、D级危房改造16户。

贫困户徐祖辉住上新房子。

贫困户徐祖辉住上新房子。

公路修到家门口 产业发展富乡亲

要致富,先修路,脱贫攻坚第一步。潼南区古溪镇千佛村和区人民医院扶贫工作队,结合当地实际和群众期盼,积极向该区古溪镇政府、区交通局、区对口帮扶单位申请、沟通、联系,得到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广泛发动群众积极筹资投劳,掀起了农村公路建设热潮。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政策的惠及下,千佛村交通状况得到大力改善。我们新建农村公路17公里,泥结碎石路3.9公里,生产便道1.2公里,人行便道13公里公里。”潼南区人民医院驻千佛村第一书记莫京明介绍说,目前,全村社社通公路,很多农户通了人行便道,真真实实的是公路修到了家门口。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有力地改变了偏远农村‘山里山外两重天’的局面,群众出行方便了。”村干部感慨地说,据不完全统计,全村买小轿车的农户就有30多户,买摩托车、电动车、农用车、三轮运输车的农户就有100多户。

“过去,我们这里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落后,不通公路,想养猪致富都不敢养。如今,公路通到了家门口,脱贫致富的机遇来了,我就积极发展养猪致富。”该村养猪大户徐波告诉记者,公路没通前,他家养的猪不好卖,价格还低,有道不完的苦衷。水泥公路建成后,他扩建养猪场,扩大养殖规模,去年出栏肥猪达3000多头,不仅自己成了致富带头人,还带动了村里的贫困户打工增加收入,公路畅通让很多村民实现了致富梦想。

公路通,则百业兴。徐江对这7个字深有体会。“交通改善了,我们村发展经果林、养猪、养鱼的种养殖户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他兴奋地说,刘永勤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去年他发展肉牛养殖,年出栏20多头,实现销售收入30多万元。

公路畅通,助推产业发展。

公路畅通,助推产业发展。

扶贫小额信贷 “贷”来美好新生活

建养猪场,周平说建就建。这让千佛村的村民纷纷瞪大了眼睛:一个贫困户,怎么出手如此“阔绰”?

钱是哪里来的?“从银行贷的5万块钱帮了大忙,而且没有抵押,也没有利息。”周平笑着说。

为周平解了“燃眉之急”的这项贷款,是重庆市专门为建卡贫困户量身定做的一个金融产品,其特点为“530”,即5万元以下、3年以内、无抵押无担保、基准利率全额贴息。

“近年来,在金融扶贫过程中,扶贫干部先后帮助6户有资金需求的贫困户共计贷款30万元用于发展生产,这些贷款在扶贫中都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激发了贫困对象自我发展内生动力与活力,实现了扶贫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莫京明告诉记者,贫困户受益于此,不再“望钱兴叹”。

周平家4口人,他家因病、因学致贫。2017年,村综合专干莫萍成了周平一家的帮扶责任人。“根据周平家的地理位置和他的特长,我建议他们家发展养殖业,办一个养猪场。”莫萍说。

“这事儿看起来靠谱。”周平眼睛一亮,但一想到建养猪场的高昂费用,他的神色又黯淡了下来。

“只要你肯干,我可以为你跑腿,帮你申请5万元的贷款。”莫萍向他介绍了小额扶贫信贷,其无抵押、无担保、财政全额贴息的优惠政策让周平喜出望外。他很快便向银行提出了申请,顺利拿到了5万元贷款。

这笔钱,让周平的养猪场得以顺利建成。很快,他从荣昌区购进9头长泰母猪。开始由于缺乏经验,不久便死去1头母猪,这让他十分着急。他找到兽医专家李荣良,向他请教母猪养殖经验。

李荣良通过微信,向他传授养殖技术及防病知识,母猪产后如何管理、什么时候给仔猪打疫苗等等。专家的指点,让周平学会了养猪。第二年,他饲养的8头母猪先后产仔,当年出售仔猪100余头,实现销售收入12万元。

由于勤奋好学,周平现已成为养猪大户、养殖能手。他饲养的母猪,每年可产2—3胎,每胎12—14头,年出栏仔猪200多头,销售收入达20多万元。周平通过小额信贷发展产业致富后,他又投资建起了一个养鸭场。2019年,他饲养的300多只生态鸭,被消费者抢购一空。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周平凭借着丰富的养殖技术经验,带领村民共同发展养猪、养鸭,共同致富。“在周平的养猪场打工,每天工钱100元,中午还要管午饭。”贫困户周世德、周吉清满意地说。

“通过发放扶贫小额信贷,切实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难、利率高、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了金融服务在脱贫攻坚中的造血作用。”莫京明说。

发展生态养鱼,助推脱贫攻坚。

发展生态养鱼,助推脱贫攻坚。

医疗保障全覆盖 人人看病不再难

近年来,潼南区古溪镇千佛村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把医疗保障作为致贫、返贫重要防线。“我们强化医保政策宣传,确保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徐江介绍说。

几个月前,建卡贫困户徐祖六因患腰椎间盘突出到区中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病情好转后,他和妻子张伯玉收拾行李准备出院回家。徐祖六来到建卡贫困户“一站式”结算窗口,一刷卡,一张数字清晰、罗列详细的就诊费用结算单就生成了,总共5688元的医疗费用通过政策减免后,徐祖六仅需缴纳568.8元。

“一度想要放弃治疗,是国家出台的精准扶贫政策让我看到了希望。”因患尿毒症的贫困户王艳,现在每月都要到该区人民医院做两次透析治疗,每月诊疗费需要1000多元,除了按政策享受报销外,个人几乎花不了多少钱。“现在再也不用担心了,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她说。

“大病报销比例提至90%,意味着看病负担大幅减轻,让贫困人口‘有病敢去治‘’大病治得起’真正变成了现实。”莫京明说。

“我们结合实际,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宣传,提高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率。”莫萍说,结合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指导等多种工作形式,村里积极联系区人民医院、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村医,走进贫困家庭、重病户、大病困难家庭、长期卧床患者家中,一对一、面对面开展健康教育和上门服务,摸清贫困患者健康状况和就医情况,全面提供政策咨询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作者: 杨红艳 李云喜)

(作者单位: 重庆市潼南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