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最新消息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一位退伍兵的追“鸡”路

新华社记者马维坤、李杰

初至田岔村,葱翠的山沟边,坐落着几座迷彩色鸡舍,格外显眼。

过去,这些迷彩色鸡舍前,总会看见身着迷彩衣的张鹏,俯身在鸡群间来回冲刺,双手击掌追赶鸡苗,生动上演着“老鹰追小鸡”的场景。原来,鸡苗长到约60天后,经常互啄。“动不动就啄死,必须靠人把它们赶开。”张鹏说。

GgsfshC007034_20200820_CBMFN0A001

张鹏正在给小鸡喂食。新华社记者 李杰 摄

2015年,张鹏从部队退伍。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他回到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古城镇田岔村,开始学着养鸡。零基础的他,碰到问题就束手无策。

“不会,咱就得去学。”张鹏说,网上查找资料、看养鸡电视节目,学了很多办法。为了不让小鸡互啄,尝试过给小鸡“戴眼镜”、在树干上绑红色布条等办法,张鹏发现,红色布条能有效分散鸡的注意力,“省事还方便”。此后,鸡舍前的树干上,红色布条飘舞。

张鹏不追鸡了,可他的步伐却没有停歇。为了学会给小鸡治病,在乡村间“串门”的兽医,成了他追逐的新“目标”。兽医为小鸡看病,张鹏便偷师学艺。“啥病用啥药,都记着了。”张鹏说,他还制作了进程表,小鸡隔几天打什么疫苗,喂食还是注射,一目了然。

“养在深山人不知”是农产品销售的难题。张鹏通过电子商务、网红带货等方式,让土鸡和鸡蛋“长腿”,“跑”往全国各地。“今年一直供不应求,这几天鸡蛋都没货可以发了。”张鹏说。

如今,孵化、育雏、配饲料、打疫苗、电商销售……张鹏“追”出来的“养鸡经”出了名,附近村里的人经常来找张鹏“取经”。

“小鸡配饲料,就像给娃娃选奶粉,马虎不得”“经商就要会算账,不控制成本就容易亏本”……无论是田间地头给乡亲答疑解惑,还是手机屏幕前向网友分享经验,平时话语并不多的张鹏,总会滔滔不绝。

2018年,张鹏创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至今,已经带动周边农户186户,其中贫困户28户,户均增加收入2000元左右。2019年,在张鹏的带动下,村集体养鸡项目为村集体增收近2万元。

“田岔村才脱贫不久,产业基础薄弱、村民种植养殖效率差,进一步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田岔村党支部书记武荣说,“乡村发展需要更多像张鹏一样的人蹚出致富发展路。”

迷彩色是鸡舍和张鹏装扮的主色调,军旅生涯养成的韧性和责任感则支撑着他在进击路上不断前行。“今年,我还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建一个有机肥料厂,帮乡亲们把鸡粪利用起来。”张鹏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