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康相册 > 家有喜事 > 正文

因地制宜种树 长江两岸更美

丰都县兴义镇长江村沿江一带林木葱茏。(市林业局供图)

巫山县巫峡镇文峰村,碧绿的大宁河水从山脚淌过。

山坡上,一株株红叶灌木陆续抽出新芽。

3月22日一大早,护林工人黄龙斌就在丛林里忙活开了。他小心翼翼地修剪掉枯败的枝条,查看有无虫害发生,又将几株倒伏的新苗扶正,把土踩实。

“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坡,不少地方山石裸露,连草都不生。这些年新栽的红叶树逐渐成林,也带动了村里的旅游发展,来看红叶的游客特别多。”黄龙斌身后,郁郁葱葱的林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年多来,重庆围绕“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在长江沿线种下了一片片生态林、产业林,实现绿化与美化、增绿与增收的有机融合。

适地适树

为两岸披绿

红叶是巫山的“生态宝贝”。早在2020年,“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正式启动之前,我市已在巫山进行试点,在长江、大宁河沿线大力开展红叶保护和补植。

结合国土绿化提升,文峰村在坡上栽种了黄栌、女贞等乡土苗。可黄栌红叶长势不好,零零散散不成规模。

“山上土壤贫瘠,一般的树木很难生长。”黄龙斌说。

他和工友们便在陡峭的山石中凿出一个个大坑,填上营养土,再种下红叶。他们先后完成1.2万亩红叶树林的补植,消灭了断档和“天窗”,丰富了红叶品种,在大宁河沿线营造了一片红叶景观林。

据了解,在“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中,我市预计用10年时间完成营造林315万亩,主要解决长江等大江大河重庆段两岸水土流失难治理、城乡生态修复困难多、生态屏障功能仍然脆弱等突出问题。

今年,我市就将完成50万亩营造林建设任务。

“不同于普通的营造林,‘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在提升城市生态屏障功能的同时,还兼顾了景观品质与特色经果林发展。”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我市围绕“三类”“四带”布局,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在长江干流及三峡库区回水区,嘉陵江、乌江和涪江重庆段两岸第一层山脊线,选择适宜的有较高季相变化的树种开展营造林,丰富森林层次结构,凸显四季自然变化,促进长江沿线生态旅游业发展,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开拓新路径。

具体而言,在大小三峡、乌江、嘉陵江等峡谷地区,以栽种女贞、栾树、柏木等乡土树种为主,全面保护峡谷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对生态敏感区、脆弱区、退化区进行重点修复,为“三峡红叶”“乌江画廊”等森林生态增绿添景。

在丘陵低山地区,则重点布局了柑橘、笋竹、荔枝、龙眼等特色经果林,并结合乡村振兴,建设森林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等,实现增绿与增收双赢。

此外,我市还在中心城区和沿江重点城镇,开展江河岸线近绿亲水生态修复,栽种了桂花、玉兰、紫薇、红梅等花卉苗木,将绿化与美化结合起来,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屏障功能。

丰富林相色相季相品相

促进森林提质增效

经过多年努力,重庆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达到54.5%,排名首次进入全国前十。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有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不高,低质低效林数量大,全市乔木林平均蓄积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每公顷乔木林蓄积量96立方米,我市只有72立方米)。

因此,重庆还在“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中,加大乡土珍贵树种推广,不断丰富林相色相季相品相,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森林提质增效。

永川国有林场原本是以马尾松为主的纯林,森林面积约15万亩。“尽管林场每年都在管护,但仍有很多小树弱树面临着松材线虫病入侵的风险。”林场负责人郭元松说。

结合“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林场对低质低效林、疏林地、无立木林地、松材线虫病除治迹地等地块实施了升级改造,营造了以桢楠为主的混交林,形成了针阔混交复层异龄林,提升了森林质量。

记者在该林场的桢楠培育基地看到,一棵棵桢楠幼苗正从营养袋中破土而出。温控育苗室内,十几名基地工人站在操作台前,将配置好的营养基质娴熟地装入营养袋中,为新一轮育苗做准备。

“这便是无纺布轻基质育苗技术。”郭元松拎起一个营养袋说,“和普通的营养袋相比,轻基质泥土含量不到10%,主要成分为泥炭、缓释肥、谷壳、珍珠岩等,不仅保水、保肥力强,且后期移栽时也更轻便。”

为保障项目建设中的苗木供应,目前我市已建立起14个保障性苗圃,并大力发展无纺布轻基质育苗等技术。去年,全市保障苗圃出苗规模突破3000万株,其中年培育桢楠、红豆杉、银杏、柏木、光皮梾木等珍贵树种苗木2000万株。

“林地生产力也同步提高了。”郭元松说,以桢楠为例,树木成材后,每亩地的经济价值在80万元—100万元左右,而一亩松林的经济价值却不到2万元。目前,永川国有林场已完成1万余亩桢楠树苗的移栽补植,逐步构建起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深挖造林空间

破解新增绿地难

2月份,涪陵珍溪镇洪湖村,青菜头采收接近尾声。种植大户李真明扛着锄头,将一茬茬留在地头的青菜叶子撸在一起,还田作肥,“青菜头采收后,土地没有绿植覆盖,空荡荡的很不美观。”

事实上,我市许多地方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尤其是在“滨江景观生态隔离带”与“中山生态产业发展带”交界处。由于地势平坦,大部分地块被划为基本农田,受耕地保护等因素影响,绿化增量空间十分有限。

“随着造林面积的逐年递增,可以利用的绿化空间越来越少。”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坦言。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我们的做法是,在不破坏耕作层、违规占用耕地植树造林的基础上,通过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的间作、轮作、套种等,增加土地利用率,实现农业生产与造林绿化的科学统筹。”该负责人表示。

洪湖村便从中找到了机会——全村2000多亩菜地套种桑树,每年青菜头采收后,桑树才陆续抽出新芽,既不影响蔬菜生长,又能为山坡披上一层绿装。

“桑树具有耐旱、宜存活的特点,还能增强土壤肥力,这是我们根据当地种植习惯精心挑选出的经果林树种。”洪湖村村支书郭中礼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我市还充分利用城市废弃地、边角地,鼓励采取拆违建绿、留白增绿,以及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利用路旁、水旁、村旁、宅旁“四旁”闲置土地等见缝插绿,加大公共绿地建设。

在垫江长龙镇龙田村,镇干部带领村民在房前屋后栽下了紫薇、斑竹等花卉植物。

“过去,村民们习惯在闲置地上散养家禽,到处又脏又臭。环境美化后,村民们也自觉养成了爱干净、讲文明的习惯。”村干部黄成平说。

云阳县则将城市山体生态修复与公园景观协同营造,在城市坡坎崖、废弃地等边边角角种上了樱花、红枫等景观树,打造了一批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小游园、小广场、生态停车场等,不断满足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目前,重庆正在开展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造林绿化空间这项工作。接下来,我们将围绕生态空间挖潜力补‘天窗’,生产空间调结构还林草,生活空间增绿量添色彩,以宜林荒山荒地荒滩、荒废受损山体、退化林地草地为主开展绿化。力争到2030年,将‘两岸青山·千里林带’项目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届时,长江两岸将形成“层林叠翠、四季花漾、瓜果飘香”的美好景象。

(稿件原载于2022年04月04日《重庆日报》)

(  作者:左黎韵  )

(  责任编辑:卢芳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