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重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 正文

惠民生暖民心 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近年来,重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各级各部门从细节入手、把小事做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口袋公园”身边建 大人小孩都点赞

两江新区吉兴游园服务10余万居民,还能为公交驾驶员、环卫工提供帮助

今年二月建成投用的吉兴游园,方便了市民休闲娱乐。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10月26日上午,家住象屿两江公元小区的居民蒋莉,带着孙子来到附近吉兴游园玩跷跷板,这里已有不少家长和孩子在玩耍。孩子们在一起玩得开心,旁边的家长们也互动起来,大家感叹于小区配套设施的变化。

“群众生活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就拿身边的这个‘口袋公园’来讲,原来是一个露天停车场,因为车辆乱停放,我带着孙子连个伸脚的地方都没有。”蒋莉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印象很深,“现在停车场规划到其他地方了,这里变成公园,大家都喜欢来散步。政府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我们亲身感受到了。”

家门口就有大舞台

吉兴游园是一个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口袋公园”,位于两江新区金州大道爱情海购物公园与光环购物公园之间,今年2月正式投用,服务附近金鹏金岭、象屿两江公元等小区10余万市民。

“口袋公园”是指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能否打造出小而美的“口袋公园”,体现着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

重庆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游园内有带小孩体验游乐设施的家长,有用健身器材锻炼的老年人,还有一群舞龙爱好者。

今年57岁的金鹏金岭小区居民向淑琴是舞龙爱好者之一。5米长的龙身在她手中或飘浮、或腾跃、或盘旋,在游园里形成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通过在这里舞龙,我认识了不少姐妹,我们一起舞出了精气神,舞出了健康的退休生活态度。”向淑琴说,真的很感谢这个“口袋公园”,让她们有了一处开阔的舞龙空间。“这个公园大,我们放开手脚舞龙也不会影响别人。”向淑琴告诉记者,以前去附近公园舞龙还需要坐一段公交车,现在出门就可以锻炼,方便多了。

舞累了,向淑琴就和伙伴停下来欣赏游园里的植物:这里种植了翠芦莉、细叶芒等各种植物,靠近马路处还栽种了银杏、黄葛树等,让游园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色彩,非常漂亮。

步行系统引人入景

重庆两江新区市政景观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师张朗,参与了吉兴游园的设计与建设。在前期实地走访和询问居民意见过程中,张朗了解到原来小区外的停车场和绿化空间存在车辆乱停放,绿化景观质量低、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重庆打造“口袋公园”的思路,张朗和团队认为要让市民乐于走进公园,不仅要在设施中融入适儿适老化理念,更要用绿道串联设施,把人们吸引进公园。

“整体以细叶芒和狼尾草等观赏植物,打造开阔通透的景观视野。”张朗介绍,“口袋公园”里种植有红梅、榉树、蓝花楹、香泡等特色植物组团,节点以黄葛树点景,营造舒朗大气的空间效果。

“我们还打破了原来人行道绿化带分隔的模式,把绿道串联到‘口袋公园’的人行系统中。”张朗特别提到,拆除停车场后,金鹏金岭、象屿两江公元小区外的绿道串联了起来,居民步行赏景两不误。

共享空间方便他人

“这其实是公厕、劳动者港湾、公交调度室的综合体。”张朗指着一处科技感十足的玻璃房说,设计者希望“口袋公园”还能照顾到公交车驾驶员、环卫工人等更多的群体,营造一个共享的公共空间。

“不管你是谁,累了能来这里歇个脚,渴了能在这里喝口水,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口袋公园’带来的便利与温暖。”张朗说。

离玻璃房不远处,还有大大小小的儿童活动空间。这里配置了直饮水、休闲座椅、健身器材等设施,颇受居民欢迎。“踩上不硌脚的胶垫,小朋友开心地玩滑梯、荡秋千,他们快乐我们大人也高兴。”金鹏金岭小区居民颜红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我们市政景观设计者而言,‘口袋公园’建设是一项新的挑战,这需要我们从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建好‘口袋公园’,绣出城市的方寸之美。”张朗说。

“菜品丰富价格亲民,省事多了”

北碚公益性食堂开进社区,居民吃出幸福味

10月14日傍晚,家住北碚区蔡家岗街道两江名居E区的叶勇下班后来到愉百家惠民食堂,给自己点了一份套餐。“我一个人住,白天上班,没有时间买菜,做饭就成了难事。自从有了这个社区食堂,我就不用为吃饭发愁了。”他高兴地说。

愉百家惠民食堂位于蔡家岗街道两江名居社区内。该社区建成近10年,有5个小区、45幢楼,住有17156户,共4.5万人。以前,社区里商家入驻较少,独居老人和上班族吃饭不方便,社区食堂自2020年4月正式对外营业后,因菜品新鲜、种类丰富、价格亲民,深受大家好评。

叶勇今年35岁,在两江名居住了3年多。刚来这里时,吃饭成了他日常生活中最头痛的事,“以前跟父母住,从来不愁没饭吃,但搬出来自己住后,就得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了。”

因为白天要上班,叶勇很少在家下厨,平时午饭在公司附近解决,下班回来后在小区周边餐馆随便对付一顿,算下来每天吃饭就要花40元左右。

“一个人吃饭,选择也不多,不是小面就是快餐,偶尔吃一次小炒,还觉得性价比不高。”叶勇说,家附近的餐馆他都有点吃腻了,只能周末休息时买些菜自己下厨改善伙食。

有一次周末中午,叶勇从社区食堂一旁的超市购物出来,正好闻到食堂飘出的饭菜香。寻着味道,叶勇走进去看了看,食堂虽然不大,但环境卫生,菜品丰富,厨房也是开放式的,一眼就能看到厨师做菜的全过程。

“请问多少钱一份?”

“两素一荤一汤,9元一份,吃完不够可以免费添。”

一番询问后,叶勇打了一份套餐坐下吃起来。

那是叶勇第一次在社区食堂吃饭,当天他又去吃了晚餐,“味道是我喜欢的,又干净又便宜,我肯定愿意经常去。”

居民罗珍在两江名居C区住了七八年。刚搬来时,附近只有一家超市,商铺和餐馆都很少,想出来吃个饭都要走很远。去年,她开始到社区食堂吃饭。她告诉记者,自己买菜做饭不但要花时间,有时还觉得累得不行;在社区食堂吃饭,营养健康分量又足,吃完走几分钟就能回家休息,“菜品丰富、价格亲民,不用做饭不洗碗筷,省事多了,划得来。”

愉百家惠民食堂副店长杨小琴介绍,自开业以来,食堂每天要准备150至200份餐。有时中午居民来吃饭还要排队,但食堂从未接到任何投诉。

一个小小的社区食堂,为何能吸引这么多居民光顾?

公益性定位是社区食堂的重要特色。食堂运营过程中,在保证食材品质、口味的前提下,以更优惠的价格给群众实惠,同时对辖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爱心午餐。

记者走进愉百家惠民食堂看到,地面干净整洁,桌椅不多但摆放整齐,厨房是透明的,透过玻璃就能看到从切菜到加工的全过程。到了饭点,红烧茄子、粉蒸肉、酸豇豆炒蛋、炒花菜等热气腾腾的菜品被一一端上桌。

“9元一餐,我们几乎是成本价在运营。”杨小琴告诉记者,根据食堂每日不同的菜单,厨师每天早上会去超市挑选新鲜食材,就餐人员有附近的个体摊贩、公交车司机,也有上班族和老年人,他们都对食堂的服务赞不绝口。

迁新居 结新邻 乐新业

南川河沙安置点群众过上新生活

日前,重庆日报记者走进南川区太平场镇河沙集中安置点,看到这里崭新的楼房错落有致,宽敞的道路干净整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河沙村党委书记、村主任邹书令说,如今河沙集中安置点39户71名搬迁群众在新居结交了新邻居,找到了新工作,过上了新生活。

村民老秦圆了新房梦

村民秦家明一家以前住在河沙村八社,家里的老房子是土墙结构,晴天落灰、雨天漏水。“我好久才能住上城里那种漂亮的好房子哦?”秦家明时常看着墙上的土疙瘩自问。

2018年10月的一天,帮扶干部给秦家明带来一个好消息:“你要搬新家了,就在村里五社的集中安置点。”

2020年5月,盼了大半辈子的秦家明终于搬进新房——这是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三室一厅,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还有一个阳台。“这就是我想了好久的房子。”秦家明说。

不光秦家明一家圆了新房梦,在河沙集中安置点还有38户搬迁群众住进新房。安置点配套建设了水、电、气、路、灯、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以及晒坝、活动室、图书室、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村民们在这里过上了新生活。

豆花宴增进邻里情

在河沙村村委会展示墙上,一张照片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照片上,村民们有的手扶磨杆研磨,有的拿着水瓢添料,大家正围着一口石磨磨豆花,看上去十分热闹。

这是2020年6月20日,河沙集中安置点第一次举办豆花宴时的场景。“安置点的居民来自不同地方,我们想通过办一场豆花宴,让大家打平伙吃饭,拉近邻里距离。”村民赵兴学是豆花宴的组织者之一,从当年5月起,她就和村民秦家明、熊云杰为那一次豆花宴忙开了,一方面要联系落实场地,另一方面要提前联系好村民,还要准备菜品等。“大家的兴致都很高,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就连在外地打工的人,也在当天赶了回来。”赵兴学说。

经过精心筹备,那天中午12点,在安置点空坝上,豆花宴如期开席。50多名安置点居民围坐在一起,桌上的回锅肉、香菇鸡、老鸭汤、豆花等菜品热气腾腾。大家吃着美味说着家常,其乐融融。

如今两年过去,吃豆花宴的节目被保留了下来。每隔一段时间,大家就会聚在一起搞豆花宴。除此之外,安置点还定期举办乒乓球赛、象棋比赛等,搬迁群众的业余生活更丰富,邻里关系更融洽。

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

当天,在离安置点不到100米的久宏家庭农场内,村民王小会正在栽种菜苗。“工作的地方就在家门口,上班很方便。”她笑着对记者说。

王小会是集中安置点的脱贫户,因背部做过手术不能干重活,刚搬进新家时,她曾担心生计而睡不好觉。得知情况后,村里帮她和久宏家庭农场牵线搭桥。这座家庭农场占地200余亩,常年种植水白菜、油麦菜等,日均产量4.5吨,用工需求大。

“我们在招聘员工时,优先聘用脱贫户等困难群众,工资按天计算,平均每人每天工资110元左右。”久宏家庭农场负责人陈仕禄介绍。

“为了让搬迁群众有事做、有钱赚,集中安置点规划配套了300亩蔬菜种植基地、70亩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和50亩西瓜种植基地,让近40名搬迁群众实现了就近就业。”邹书令介绍,接下来,河沙村将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并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安排搬迁群众到附近工程项目务工,为搬迁群众特别是脱贫户提供工作机会。

(  责任编辑:王怡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