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 > 要闻聚焦 > 正文

【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巫山:发挥生态和人文两大优势 加快建设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示范县

“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40场,今天走进巫山。

巫山,是渝东门户,重庆向东开放的“桥头堡”,辖区面积2958平方公里。巫山山清水秀、生态宜人:聚三山九峡、汇巴山蜀水,拥有“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的靓丽颜值。巫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204万年前的龙骨坡遗址、5000年前的大溪文化、1700年前的大昌古镇和2.7万件馆藏文物,见证了三峡地区的历史演进。巫山地理独特、物产丰富,被誉为“中国脆李之乡”、“中国庙党之乡”,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新征程上,如何立足资源禀赋,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建设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示范县?今天的发布会上,巫山的目标明确,路径清晰。这其中,生态是最大优势、最亮底色和最好名片。

世界自然遗产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巫山县东北部,毗邻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3.5万公顷,拥有3000公顷原始森林、300公顷原生性亚高山草甸,已发现维管植物3000余种,拥有水杉、银杏、红豆杉、金丝猴、林麝、金雕等国家Ⅰ级、Ⅱ级野生珍稀保护动植物,是西南地区不可多得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

今年5月,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智能红外相机,捕捉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梅花鹿的身影。梅花鹿在中国评估等级为极危(CR),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前,在五里坡分布范围大,数量多,后随着人类活动影响和环境变化数十年未见其踪迹。如今,失踪近半个世纪的梅花鹿重现,说明五里坡生态保护取得明显成效,生物多样性正持续向好。

五里坡的故事,是巫山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生动写照。全境护山、全域理水、全面治污,全力以赴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目前,巫山构建起了以五里坡世界自然遗产地、梨子坪森林公园、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巫山段)为核心的生态保护体系,累计完成营造林151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67.6%,长江干流巫山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Ⅱ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长期稳定保持在360天左右。

在抓好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生态价值的转换,发展生态产业。生态旅游,是巫山的第一支柱产业。

9月15日下午,长江新一代豪华游轮“世纪远航”号,缓缓停靠神女溪游客接待中心,这是“世纪远航”号的首航。“世纪远航”号长149.99米,宽21.2米,甲板共计7层,可载客650人,是长江新一代绿色智能电力推进高端豪华游轮,作为世纪游轮家族的最新一代旗舰船舶,执行“重庆-宜昌”长江三峡航线。当天,游客们在神女溪游客接待中心下船,换乘画舫船进入景区,体验山水风光。

近年来,巫山以丰富三峡旅游产品为重点,建好巫峡神女景区、小三峡景区两条水陆环线,联通巫峡十二峰、五里坡世界遗产地、大昌古镇、天路下庄等20多个精品景区景点,向内提品质、挖潜力,向外强营销、谋合作,加快建设世界级知名旅游目的地,打造旅游名县。

建设“旅游名县”,巫山有三张名片。第一张,是“长江三峡”;长江三峡的巫峡是第4套人民币5元纸币的取景地,小三峡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境”。第二张,是“巫山红叶”;巫山的红叶种植面积有120万亩,已经连续17年举办巫山国际红叶节,开发了红叶叶雕、红叶书签等30多种文创产品。第三张名片,是“巫山神女”;融合神女文化和峡江风光,在打造巫峡·神女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的同时,推出大型室内奇幻秀《巫山神女》、长江情境夜游“三峡之光”。名片越擦越亮,巫山全县旅游人数、旅游产业综合收入近几年年均增速都在15%以上。

巫山不仅是旅游城市,还是农业大县,依山就势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是必然选择。巫山,是中国脆李之乡。7月是巫山脆李收获的季节。

70岁的王恩海,是权发村的脆李种植能手,每年销售季,都是王大爷的“高光时刻”。

好收成背后,是持续不断的苦功夫。从建设国家种质资源重庆(巫山)李资源圃,到搭建院士实验室、博士工作站,大力开展技术创新试验研究,从粗放型生产到精细化管护……巫山脆李这块招牌的“含金量”越来越足,先后荣获“中华名果”、“全国优质李金奖”、“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荣誉,品牌价值已超过34亿元。

目前,巫山脆李全县种植面积已超30万亩,带动20余万果农增收,“金果果”变成了老百姓致富的“钱袋子”。而随着郑万高铁开通,巫山机场投用,整个“水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框架基本形成,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巫山好品好物,走向世界,深度融入国内和国际双循环。

说完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我们再来看看巫山的生态工业。

这里是重庆巫山县三溪乡的青山头,眼前的景象,绝对可以给你另一种震撼。

它就是重庆“装机规模最大的”山地光伏项目,占据了约450个足球场大小的面积,密布着30万块光伏板,犹如给这片原本贫瘠的山岭披上了一层金光闪闪的“鳞甲”。

此外,山顶还有17座风力发电“大风车” 与光伏项目形成了完美的互补,无论是季节变换,天气阴晴,还是日夜更替,它们都能协同工作。每年可以发2.7亿度电,足以满足8万个家庭一整年的用电需求,跟同规模的燃煤电厂比起来,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3万吨。

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巫山, 96%的地域,被崇山峻岭所覆盖。年均1000小时的日照,让它成为重庆新能源资源的佼佼者。目前,巫山已建成6个风光清洁能源项目,实现年发电量约6亿千瓦时,产值3亿元左右。

依托“大三峡”资源,建设“旅游名县”;立足“大山区”实际,建设“农业强县”;发挥“大门户”优势,建设“小县大城”;拥抱“大开放”机遇,建设“物流枢纽”;激发“大农村”活力,建设“和美乡村”;扛起“大库区”责任,建设“美丽之地”。新巫山勾勒新图景,让我们一起期待她顺势而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第1眼-重庆广电 吴春春 张月藐 李艺 袁媛 李波 李嘉博 特约记者 王光平 鲁作炳 综合报道)

(  责任编辑:周思睿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