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5全国两会 > 履职这一年 > 正文

履职这一年丨全国政协委员余国东: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参加学习,安排工作,深入调研……连日来,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员会副主委,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作为全国政协“环境资源界”的一名委员,余国东的目光始终聚焦“生态环境”这个关键词,其中既有对国家战略、方针、政策的关注,也有对中央决策部署在地方落地见效的关切。

2025-02-27-0028.jpg

全国政协委员余国东

“过去一年,我的履职工作重点围绕‘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加强三峡库区治理与保护’‘中小流域保护’等方面展开,提交的2件个人提案、8件联名提案,均被全国政协立案办理。”余国东介绍,这些意见建议最终助力相关工作在国家政策层面取得突破,推动解决了一些生态环境领域的疑难问题。

在强化耕地土壤污染防治问题上,余国东提出完善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顶层设计、强化安全利用和源头防控措施的技术研发和集成、开展全域污染排查和溯源等建议,得到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认真研究吸纳,最终推动了国家加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控,协同开展大气、水、固体废物重金属污染防治,扎实推进耕地分类管理等工作。

微信图片_20250227081432.jpg

“这一年有奔波有忙碌,但更多的是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建议得到采纳落实后的满足。”余国东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是他今年重点关注的工作。

为什么选择从这个方面着手?余国东解释,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相互交织,传统单一的监测手段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而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卫星遥感技术能俯瞰广袤区域,捕捉宏观环境变化;无人机可深入复杂地形,进行局部精细勘查;地面物联网监测站点能实时反馈高精度数据……这些新技术,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层面持续发力,对强化监测网络建设、提升监测效能作出部署、给予支持,这些都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此,余国东围绕该主题进行了大量走访调研,重点了解地方在推进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并梳理形成切合实际、科学可行的对策建议。

(  作者:王成伟  )

(  责任编辑:周思睿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