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重庆相册 > 人物 > 正文

重庆:那人,那狗,那道卡!

3月10日晚,重庆市万州区恒合乡,夜色正浓。

箱子村石坳口疫情防控卡点,山风呼呼,林间的树叶劈啪作响。

路口,一道昏黄的灯光,将两个人、一条狗的影子拉得老长。

他们是谁?他们是守卡人方远光和父亲方章清,还有他们家的狗,大黄。

这已经是父子俩在这里坚守的第46个夜晚。

1

山路夜巡是父子俩每天必做的工作

茫茫山野,风寒山高。时而冷风呼啸,时而雨雪交加。他们一直守在这里,与大山、星辰、风雪为伴。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他们的坚守感动着乡亲们——一些村民志愿者主动加入进来,白天共同值守,夜晚一起巡山。

每个守夜人的夜晚,隐藏着太多我们不曾知道的故事与感动!

2

父子俩带着小狗坚守卡点

一份担当——

这个卡点,我来守

“爸,快吃饭。”傍晚7点,方远光端着一碗饭菜走进帐篷。

坐在门口的方章清起身把手电筒递给方远光,接过饭菜。方远光拿着手电筒,来到旁边的狗圈,给大黄放了些吃的后,便站在一块石头上四处观察。

天渐渐黑下来,夜风吹得山上的“石谷子”簌簌往下掉。方远光用手电筒这儿照照、那儿晃晃,微弱的余光映在脸上,看不清他的表情。

这是方远光在卡点值守的第46个夜晚。

箱子村与湖北省利川市谋道镇大庄村在石坳口接壤,两个村只有一沟之隔,一脚就能跨过去。两地村民交往密切,很多还互为亲戚,石坳口是彼此来往的必经之路。

正月初一早上,恒合土家族乡紧急部署,要在石坳口设置疫情防控卡点。

“这个卡,我来守!”一接到乡里的通知,方远光立马把守卡的事情揽下来。接着,他抱起一床被子,开着自己的面包车赶到石坳口,用一张旧铁网搭起简易卡点。

“我是村干部,这个时候必须冲在前面。”呼呼冷风中,方远光的语气异常坚定。

石坳口地如其名——山脊上面一块凹槽,两座山头各占一边,形成一个垭口。箱子村这边,一条公路直抵边界,1公里周边无村民居住;大庄村那边,是一条小路和一户人家。往前约几公里,就是苏马荡。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第一天。两村的一些村民都想“越界”,到亲戚家拜年吃饭。不一会儿,石坳口两边就聚集了不少人。

“大家都回家吧,这个春节就不要走动了,等疫情过去再走亲戚。”面对村民七嘴八舌的声音,方远光始终挡在中间,不放行一人。

石坳口海拔1200米左右,山高风寒,常有大风刮起。在这里值守的第一天,大风就给了方远光一个“下马威”。

那天下午,由于守卡物资一时送不过来,村里找来一顶救灾帐篷搭在这里,给方远光做临时“哨所”。然而,当天气温很低,山风呼啸而来,瞬间就把帐篷吹翻撕烂。

帐篷是不能用了,但卡点必须守下去。方远光顶着大风把被撕破的帐篷挪到路边,继续值守。山风凛冽,他不敢生火,就在卡点来回走动取暖,或是蹲在山包下面避风。

但,他的眼睛和耳朵始终没有离开两村相交的路口,一有动静,他就会警惕起来。

3

方远光为父亲方章清送晚饭

一种陪伴——

这个卡点,我陪你守

夜色越来越浓,远处山林间,点点灯火。

方章清端着碗走出帐篷,又给大黄倒了些饭菜。大黄仰头叫了两声,摇着尾巴,撒娇似地在他腿上蹭来蹭去。

“我们守在这里,现在没人往卡点来了。”方章清一边搓着手,一边往手上哈着热气,脸上透着自豪。

方章清是正月初一晚上来卡点值守的。起初,他的想法很简单,因为担心儿子,来陪陪他。结果这一陪,就是40多天。

“那天的气温很低,外头冷得很。”方章清说,他看到天黑得早,外面寒风直吹。想着儿子一个人守在卡点,放心不下,就过来陪他一起守。

慢慢地,方章清觉得,这不仅仅是守卡,而是在守护村民健康,是一种责任。

“不来就算了,来了就要守好。”他索性留下来,与儿子一起驻扎在石坳口。第二天,方章清又把家里的大黄狗牵过来,搭了一个简易狗圈,一同守卡。

初一晚上,天空下起了雪。帐篷之前已被风吹坏,父子俩只好裹着被子挤在车里,坐到天亮。

之后,乡里送来守卡物资,搭起帐篷,增派白天守卡人员。晚上守卡的,依然是父子俩和大黄。

考虑到这里风大无常,加上要随时留意卡点情况,父子俩没有住进帐篷,而是从家里搬来一块木板搭在面包车后排当床。

从此,每天晚上,父子俩一个上半夜,一个下半夜,轮流值守。更多的时候,他俩共同值守,一起说说话,聊聊天,逗逗大黄,度过漫漫长夜。

40多个夜晚,山林、星辰、夜风、雨雪,都见证着父子俩无声的坚守。

守卡条件艰苦,父子俩始终没有退缩。面对要过卡点的人,他们也没有让步。

大年初二,一名从箱子村嫁到大庄村的女子抱着小孩准备过来给父亲过生。

“不行!”方远光和父亲一边态度坚决地拦住女子,一边好言相劝。

女子理解和赞同他们的做法,主动说不过去了。但想到不能给父亲过生日,她转过身哭了起来。

看到这一幕,父子俩也有些难受。“没办法,我们只能这样做。”方远光说。

被方远光拦住的还有他的老同学杨建。

一天,在苏马荡一小区当保安的杨建来到卡点,想回家拿换洗衣服。方远光立马把他拦住。

“东西可以拿,但人不能过来。”方远光态度坚决。接着,他让杨建给家人打电话,让家人把换洗衣服送到卡点,再由他转交给杨建。

“阻击疫情,关系到村里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我们必须做到毫不放松,必须做到不讲情面。”方远光坚定地说。

4

恒合乡箱子村石坳口防控卡点

一种力量——

这个卡点,我们一起守

晚上8点,夜色更深了。

“这儿交给你了。”方远光走到狗圈前,蹲下身摸了摸大黄的脑袋。接着,转身与父亲一起向山林走去。

其实,自从这对“父子兵”守在这里,不厌其烦地解释、劝说,两个村的人都晓得在这个特殊时期再互相来往就是“互找麻烦”,不可能过得了卡点。

到现在,这里已几乎没有村民过来。不过,方远光和父亲还是坚持每晚到山里的小路上转一转。

“老方,小方,我们来了。”父子俩刚没走几步,伴随着手电筒的光束,几个人从夜色中走来。小小的值守卡点,顿时热闹起来。

这些人,都是村里的志愿者。

“被他们感动了。”33岁的刘胜勇说,看着父子俩每天辛苦坚守,自己深受感动。在他看来,疫情防控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是每一个箱子村人的事情。于是,他主动加入守卡行列。

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村民志愿者加入进来,陪父子俩一起守卡。

后来,方远光把这些村民组织起来,成立志愿者队伍,除了在卡点协助守卡,还每天走村入户进行疫情防控宣传。如今,志愿者队伍已达43人,有党员、大学生、普通村民。

卡,我们陪你守。山,我们陪你巡。

巡山队伍走向山林深处。一阵寒风袭来,吹得人睁不开眼。但没有一个人说冷,没有一个人退缩。

守住村组的门,管住村里的人,更要方便村民的生活。

大庄村虽属利川谋道镇,但地理位置上距离恒合乡更近,村民的生活物资等基本都是从恒合购买。于是,方远光父子在守卡的同时,又轮流当起了“快递员”。每当有大庄村民要购买东西,就让其联系恒合的熟人买好后送到卡点,再由他们转送给村民。

“我们每个人都很平凡,但团结在一起就是不平凡的力量!”方远光说,40多天的坚守感动了一些人,也得罪了一些人。但箱子村没有确诊病例,也没有疑似病例,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夜越来越深,气温越来越低。箱子村和大庄村里,零星的灯火也慢慢在夜色中隐去。

志愿者们纷纷回家或投入到其他卡点的值守中,石坳口又只剩下父子俩。

“爸,你先睡一会儿。”方远光在帐篷门口的一个凳子上坐下,眼睛盯着路口。

方章清没有说话,从帐篷里搬来一个凳子,坐在方远光旁边。懂事的大黄似乎明白什么,也靠过来。

微弱的灯光照过来,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

无声陪伴,不问归期。

石坳口,风声依旧,

又是一个不眠夜……

(作者: 刘鹏儒 周志华 李进发 冉孟军)

(作者单位: 三峡都市报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