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康相册 > 家有喜事 > 正文

重庆綦江:年货里的乡愁

春节临近,人们都忙着采办年货。传统的年货以食品为主,也包括为衣食住行增添新品。

年货里的美食

...

超市里的年货糖果(摄影:张学成)

“过去办年货就是等赶场天去买,过年前的乡场十分热闹。如果这个场没有买到,第二天还得赶到另一个场去买。”今年62岁的居民刘群芳从小就在永新镇三会场生活,她回忆说,小时候,父母过年前会到处赶场,将自家喂的鸡鹅鸭背到场上去卖,换成钱后再为自家办年货。

...

各种水果成为年货的组成部分(摄影:张学成)

“年货要丰富,年货的意义在于展示五谷丰登的美好景象。”东溪镇的居民刘芹佛回忆说,当年父亲在工厂上班,母亲在家务农。他过年就盼着父亲能早点带年货回家。工厂里要发年货供应票,他家的年货要比邻居家的丰富,还能吃到当时紧俏的奶糖等糖果。

年货里的文化

除了写春联、贴窗花等传统文化,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起来,彩色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电器成了当时很时尚的年货。

...

上世纪九十年代过年送的明信片(摄影:张学成)

“1988年春节前,我用两年的积蓄买了一部14寸的彩电,春节时和家人边吃年夜饭边看春晚。那种幸福感真是无法形容。”打通镇居民张齐回忆说,因为买了彩色电视机,那年春节他家非常热闹,邻居都喜欢到他家看电视。

...

十多年前流行的过年贺卡(摄影:张学成)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明信片、贺年片、挂历非常流行。“那时候,我们同学之间流行送明信片,喜欢明信片上那些温暖的祝福语。”1982年出生的李雅玲回忆说,她最喜欢风景类明信片,那些印制精美的明信片,她至今还收藏着。

从2000年开始,人们办年货已不再满足于本地产品了,开始追求各地特产和保健品等。提着保健品走亲访友,小孩的压岁钱变成了图书、学习用品、电子数码产品,过年送文化、送健康蔚然成风。

年货里的乡愁

春节是乡愁,藏在年货里。香肠腊肉是綦江人每年必备的年货,每年冬至过后,农家的屋檐下挂起的香肠腊肉,就是冬日农村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

香肠让綦江年味更足(摄影:张学成)

“所有的年货中,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香肠腊肉。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年货的品种如何丰富,人们对香肠腊肉的情结都无法割舍。”市民丁忠说。

...

腊肉飘香年味浓(摄影:张学成)

中国人的年货里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比如祈年祭祀的信仰文化,驱逐年兽、守更待岁的习俗文化,腊肉腌货、汤圆水饺、举杯共庆的饮食文化……但共同的情感是对家人团聚的盼望和永远也忘不了的乡情。

(  作者:张学成 廖静   作者单位:綦江区融媒体中心  )

(  责任编辑:房瑜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