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1年全国两会 > 代表委员之声 > 正文

代表委员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夕阳生活如何更优雅

北碚区歇马街道天马村大磨滩湿地公园,不少老年人正在瀑布前锻炼。(本报资料图片)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今年加强基本民生保障重点工作时,特别强调要完善传统服务保障措施,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周全更贴心的服务。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

据估算,到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面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如何推动适老化改造,高质量解决好养老问题,让老年人优雅地老去,备受各方关注,也是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

提升农村养老保障水平

社保是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完善优化农村社保,对于农村居民意义重大。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荣玉民族服装厂苗家刺绣技术员李绍玉非常关注优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

她认为,当前,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实践中有两个特点——农民参保率和积极性在东部较发达地区较高;在北京等开展先期试点的地区成果较好。

“目前,我国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总体筹资方式比较单一。”李绍玉说,国家支出的社会费用随着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的增高而持续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障负担会更加沉重。李绍玉认为,新农保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农民的基本养老权益要得到维护,不可缺少的是系统完备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和体系,因此建议通过立法保证新农保实现法律框架下的平稳有序运行。

“农民本就挣钱不多,因此参保缴费不高,所以领取得也不多。”李绍玉表示,要保障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首先可以考虑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零支柱”,以非缴费性的养老计划为着眼点建立相关体系,或提高国家、地方政府对新农保的资金投入。其次,政府要重点引导和鼓励大企业在新农保实施过程中投入资金,使地方政府、集体操作的补贴政策得到真正落实。

此外,还应消除地区之间的差异。李绍玉认为,提高统筹层次是缩小各地区之间收入差异、保障社会更加公正的有效措施。政府对于不同地区补贴的标准应该根据实际经济发展情况灵活调整,利用政策调节保障社会公平。

当前新农保个人缴费标准不算高,但多缴多得。因此,李绍玉呼吁,应通过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增加广大农民群众对于新农保的了解,让大家认识到参保带来的好处,从而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

破除老年人数字鸿沟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聚焦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个场景提出了20条举措要求,破除老年人数字鸿沟。

如何将好的政策更好地落到实处?如何帮助老年群体更好接轨“数字化生活”?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黑龙江省主委谷振春认为,只有将政府、企业、社会与个人联动起来,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多赢共赢。

具体而言,谷振春认为,应当由政府搭建人性化的服务平台,以制度为后盾,强制性保留医院、银行、超市、火车站等公共场所的线下窗口,并在人员补充、机构设置和经费划拨等方面做出安排,解决好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企业则应主动服务,在交通出行、子女赡养、网络通讯、餐饮购物、旅游娱乐等方面更加关注老年群体的需要,研发更多适应老年人的产品和数字化服务。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团体、非盈利机构、高校的作用,构建起服务老年群体的社会体系,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用关怀与温暖缩小“数字鸿沟”。

此外,家庭年轻一代应进行数字反哺,将新的知识和文化反哺父母,帮助父母主动了解和学习数字产品的使用技能,让老年人在家庭关爱下开启“智慧生活”。

实施银发志愿者行动

“面对老龄人口不断增加的趋势,我们应当挖掘低龄活力老年人潜力,加强老年人互助。”全国政协委员、民盟重庆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黄燕苹建议,实施银发志愿者行动,这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

黄燕苹在调研中发现,养老服务行业普遍存在“招人难、用人难、留人难”,与此同时,空巢家庭逐渐增多,对相关人力资源需求量不断攀升。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退休年龄较早的国家之一,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拥有巨大的银发志愿者人力资源。

具体应该怎么操作?黄燕苹建议,首先成立中国银发志愿者协会,制定银发志愿者行动指南,发布《中国银发志愿者标志基本规范》,在银发志愿者服装、装备、工作站、室外展示等主要应用场景的呈现上提供便捷使用的规范。鼓励在银发志愿服务站点推广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模式,激励互助养老发展,实现低龄存时间、高龄享服务。鼓励推动社会力量依法设立志愿服务基金,建立慈善对接平台,实现志愿服务资金来源多元化,打造有特色、有影响力的银发志愿服务项目。

(记者 戴娟 颜若雯 周尤)

(稿件原载于2021年03月11日《重庆日报》)

(  责任编辑:徐小婷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